文人相輕,自古皆然。近日國内才女和香港評審主席的「藝評醜聞」在本地知識份子中都炒得火熱。昨天才子陶傑寫文譏諷那位主席一番。在此之前,二人因為一篇介紹才子的短文裡一句英文的文法而「交鋒」。
昨天才子説那位主席 —— 他的文章由於「高深」,「有學術見地」所以「長期在『文人辦報』的一份『知識份子報紙』成為生招牌」 ——
雖然有老共文丑的潜質,但人太崇洋,文章滿是英文,顯示自己學貫中西。這種堆砌學術名詞的習慣,不少學人習以為常,用上幾個「後現代」、「範模轉移」、「知識考古學」 等辭,再以括號加上英文原文:(post- modern) 、(paradigm shift)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馬上令文章光華四射,也令那些充知識份子的人肅然起敬,大表同意。
有些字的字義廣闊,例如
cynical,可以譯為「犬儒」,單就是「犬儒」也有當代的解釋和古代的解釋,古代的即系「關於犬儒學派的」的意思,也可以是「憤世嫉俗」,甚至是「飽經風浪後的憤世嫉俗」(林行止和劉紹銘曾為討論此字寫了長文),這種字需要注解理所當然。如果連常用字都要英文注解,文章根本不可讀,例如「評審主席」昨天的文章講及電影時,説「電影是用來『享受』(enjoy)的....」,連「享受」都要注解,未免離譜。
據我所知,在同一份
「知識份子報」的財經版内,一位基督徒對冲基金經理,也是箇中的高手,只舉例一二,「....
表現(performance)包含了生理及情緒上(Physical & Mental)的兩種元素」、「....
先說懸崖跳傘。坦白說,克服內心障礙的方法有很多,而在操作的領域,單是貪婪(greed)、恐懼(fear)及心雄(euphoria)的處理,已很頭
痛 .....」。
有時候晨早讀下這類文章,不失為賞心樂事,英文叫 it really makes my day(一笑)。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笑了。(chuckled)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