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 2012

久違了,東京站 (下)

丸の内駅舎(丸之内大厦)是紅磚灰頂的大正建築。 (Japan Times)

丸の内駅舎被包裹着五年,今日重開。(朝日新聞)
今天是新東京站開幕的日子,颱風吹襲東京,看來要改期了。

東京站有一座紅磚石瓦的百年建築,丸之内大厦 (丸の内駅舎)。在戰争期間,建築物的南北屋頂和屋内的裝飾完全遭到破壞。二〇〇七開始的修復工程不但要把大厦的結構現代化,還要把那两個圓頂重建。圓頂是石製的,重建用的是三一一海嘯地區宮城県石巻和登米市的粘板岩 (slate) 灰色石磗。海嘯期間,有数萬枚被冲走了,那裡的工人要續一枚一枚拾回來冲洗,工程浩大。東京站還有一個美術館和一家酒店。這五年來路過站内都是急急離開,没有細心留意重修的情况。



新東京站内保留了舊有的紅磚。
酒店内的螺旋楼梯。(Photos courtesy: Japan Times)

丸の内駅舎於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落成。大正時代只有短短十四年,没有之前的明治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没有像之後的昭和,日本經歷戰争起跌敗部復活,但大正是日本進入工業時代的時期,正式進入現代國家的時代。由於日本人對西方知識的渴求,大正的西洋風貌,非常的濃烈,也非常的有味道。大正的西洋公館,多由木的横樑、石磗白牆、簡單而恰當的擺設和裝飾散發出來,那種份量,自然流露。

紅磚、白石、灰瓦,大門前的松柏,透着「美麗年代的風華,大厦雖然寛闊,但不巨大,房間的楼底也非高不可攀,那是東洋的内歛,也恰巧是文藝復興時代,人把古典羅馬過去碩大無朋的建築傳統抱諸腦後,返回「人是萬物的尺度」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希臘哲學家普羅特歌拉斯 (Protagoras) 的名句的一種解讀。丸の内駅舎保存人作為建築的尺度這高度文明的質素,即是,大厦是給人用的工具,建築的美學是給人欣賞的東西,不是讓人敬畏的神殿,不能背離人的觀點那個主軸。

重新裝修了的東京站酒店。(Japan Times)
十月三日,東京站酒店重開,繁華雅致的景象,又要在那個被摩天大厦包圍着的東京中心重現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