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童話般的一天

小學時代父親買了一本 Philip‘s World Atlas(世界地圖册)給我,從此我就沉醉在心靈上的世界之旅了,對於歐洲國家的「認識」亦始於看地圖册。同是很久以前,有一首顧家輝作曲,鄭國江作詞,麥潔文主唱的歌曲《萊茵河之戀》,是我小時候心中的歐洲意境。到了高中,有段時間很迷古典音樂,我有很强烈的衝動要到歐洲讀歷史,那當然只是夢想。

萊茵河源自瑞士,經過德國,進入荷蘭,流入北海,主要經過的是耳曼的地方。她的風華,我還没有機會一睹。 《萊茵河之戀》歌曲中表逹的景色心情,我是在瑞士欣賞到的。瑞士我只到過德語和意大利語區,没有西進法語區。由蘇黎世南下,經過威廉泰爾的家鄕,到盧根努 (Lugano),看着城鎮建築慢慢的轉變,你會察覺到,漸漸由很「德國」的整齊、光鮮、簡約,變成一點凌亂,殘舊,山中密密麻麻的石屋,是一種拉丁式的美態,我知道已經進入了意大利語區了。

二〇〇九年到琉森 (Lucerne) 聽音樂會,是梅逹 (Zubin Mehta) 指揮維瓦納愛樂 (Wiener Philharmoniker) 演奏巴托和布拉姆斯的作品。香港人聽古典音樂小心翼翼,不會胡亂拍手,尤其是聽當代作品的(當代音樂都很難分完結與否),大多會等待指揮的「指示」,確定全曲完結才拍手,生怕「拍錯手」的尷尬。在歐洲那是等閒事,倫敦的音樂會就不時有「拍錯手」的事件,大家都不會大驚小怪。事實上,二十世紀初,聽衆在每一個樂章後就會拍手的,後來才約定(發展成) 全曲奏完後才鼓掌。那晚的音樂會,有人又在樂章之間大力鼓掌,氣得已舉起指揮棒的梅逹回頭向聽衆投以怒目,待拍掌之聲停了下來,才重新演奏,太太初次到外地欣賞音樂會, 就有此「奇遇」,算是大開眼界。



琉森仍是德語的地方,井井有條,可是城市給遊客「佔領」了,所以那一天,我和太太遠走到離琉森市三十分鐘車程的維滋拿 (Vitznau)。下榻琉森湖伴隱世的維滋拿百樂酒店(Park Hotel Vitznau),酒店是一座童話般的堡壘,九月進入淡季,湖畔草坪上,只有我們二人,身在其中,遠眺起伏山巒,看着霧氣凝固湖上,隐約聽到波浪之聲,時間彷如停頓,忽然一艘渡輪湖上徐徐經過,氣笛一鳴,回音蕩漾,才知時光仍在流逝,這是我渡過的美麗得如童話世界的一天。

此刻被華爾滋的節奏包圍着「..... 童話式的戀愛雖則天真,美麗動聽」,驚覺人生總要有點夢想。查良鏞先生八十六歲在劍橋完成博士學位,「要到歐洲讀歷史」的心願,我還無用放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