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2, 2012

出類拔萃 成功苦幹

今天有人向我一個是全職投資者的朋友提出「努力無用論」,認為後天的努力是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地位。但首先,甚麽是成功?怎樣才算成功?原來有很多人整天説要成功,但他們連怎樣才算成功都不知道,有些人的「成功」,是電視、他人给他們的,例如,要子女入國際名校,以為這是成就的靈丹妙藥,他們未必明白,讀這些學校的代價是很高的,這不止是金錢上的代價,而是廣義經濟上的代價(遲些有機會說一下),達到這個名校目標,很多時一個家庭要犧牲自己很多認為更值得的目標,又或者到投資銀行工作,名成利就就是成功,但原來他的志向是當一個音樂家的,那他的人生是一個大大的失敗。成功是自己的成功才是成功,你完成了電視、傳媒、其他人給你的「他人的成功」,那你並不成功,成功是逹到一個目標,而那個目標是要經過自己反省的,是自己的目標,那逹標才是成功。

目標確立以後,努力没有用,難道要
等運到(望天打卦)?那位「努力無用論」者並不知道,天才的成功,是 98% 努力得來的,「98%並不是一個數學上的機會率,我的思意是,除了機會和天份外,所有天才都必須努力才能成功,你如果讀一下在他/她們的領域上出類拔萃的人物的傳記生平,就會明白。相信天才仍必須努力,吾道不孤,一本 2008 年 出版, Malcolm Gladwell 寫的書叫 Outliers(國内中文版把書名翻譯為《異類》,比較「馬虎」,我姑且稱它為《出類拔萃》)講的就是好像莫扎特的天才,你以為他是天才?是,他是天才,你以為他生活在一個珍惜音樂的時代?不錯,他幸運。你以為他可以一手寫出一首交響樂,是天生的?實情是莫扎特三歲時候已經學習音樂,六歲作曲聞名天下,短短的人生裡面,經歷無数鍛練,參與過千萬次音樂表演,而他最精彩的,仍是最晚期的作品,他死前最後一首作品《安魂曲》 (Requiem),古今樂評人毫無例外公認為傑作。

機會天份固然重要,但没有努力,我認為成功只是妄想,那些騙人的説話,不用努力,就能成功,一定有市場,因為人畢竟有惰性,可以不付出就能得到,當然最好,而「
努力無用,就害人不淺了,要人相信努力無用的,就我看,都是不大成功的人。Gladwell 的 「一萬小時法則」(the ten-thousand-hour rule),就是他觀察一些成功人物一生努力不懈、勤奮工作 (要一萬小時的練習才能把一樣技能熟能生巧)因而結論努力是天才成功的必要因素。

作為一個投資者,目標就是戰勝市場 (beating the market),努力是要把自己的完善技術,做足功課,努力不是亂來的,不是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比如「努力無用論」者説,一個人乘摩托車,你要用自行車 (單車)去追過他,再努力也徒然。為甚麽要用單車去追摩托車?鬥快?你的寛頻快?基金經理的 lease line 快得多。你交易速度快?你見過投行高頻交易没有?努力不是要你同人鬥快,那根本無得鬥,一定有人快過你! 你的努力不是浪費在那些地方,而是你慢慢地、用心地看十萬次恒指圖表的走勢,把每一個指標、每一段新聞都緊緊記住,那一定能找到盤感,一定找到一點提高你勝算的方法。

努力要把目標定下,然後一步一步把它實現,如果你只有單車,就騎着單車,慢慢踏,到目的地前,沿途順便欣賞一下風景吧。


2 comments:

  1. 看來我真的要下苦功看恆指圖表走勢﹐小貓功夫未夠﹐合該成別人點心。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