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7, 2012

人心能變

早前跟友人談論有關自利、貪婪、人口膨脹及資源問題對人心的影响,這是第一篇(原文有所删改)。 
.........

一人之力有限,又怎能改變世界、改變人心?但能改變自己也許提醒我,人心能改。


資源的問題,在19世纪英國經濟學家馬圖斯 (Thomas Malthus) 【1】已經濟提出了。但他的學説,人口膨脹終引致飢荒、動亂,將會把人類社會的進步摧毁,被科學(尤其是農業科學)的發展推翻了。由19世紀到現在,農業生産力的發展的確能追上人口不斷的膨脹,我們見到的飢荒是由於資源的錯配而不是資源的缺乏所造成的。

本來我們的科學力量有足够的能力把現所有人養活,惟人内心的觀念的錯誤,把貪婪奉若神明,把他人的利益不顧,令世界充满不公,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此被摧毁了,最低限度,造就了人類衰亡的種子,只是那種子並不來自人口膨脹帶來的飢荒動亂,相反是來自飽食無憂的人的欲求不满足。

在中國的富有地區,有 60% 的食物是弄掉的。這 60% 的食物,可以足够養活中國所有不够食物的人有餘!同樣發生在所有發逹國家,人吃得太多了,营養過剩,如果每個人减低 30% 的食量,必定提升其他貧窮國人民营養到現代應有的水平。但偏偏人不去做,卻天天追求多餘的,更多的,這就是貪婪。

人口膨脹而引至資源短缺本身並未構成人心變壞的必須條件,反而人因為得到太多,而追逐更多,才令人類變得貪婪,有種惡性因果循環的作用 。我們自省一下,我們有足够的食物,為甚麽要過分多食?如果有多餘的食物,為甚麽不能運送到有需要多點食物的地方?

只有人變得没有那麽貪婪,人類才能從衰敗中得救,怎樣做可以令人不再貪婪?

中國用人禍(一孩政策)改變了人口膨脹的問題,一代以後,可能見到中國由12億人降低到 8 億(减低人口也可以是天災,這應當是「理想」的,我們不需為這種殘忍的改變而負責,再要提一點,我不是主張人死有餘辜,而是同意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為尭存,不為桀亡」,即自然不會順着人的意志而行而已)。很明顯,這樣未能令中國人减少貪婪。

姑勿論人口膨脹是否直接影响人性,解决人口膨脹仍是理想的,人類少了,是否就能把問題解决,未必一定,但小國寡民,必定令人有多點思想的空間和思考的時間,惟要把人類衰亡的種子摧毁,思考的過程中,就必須把人心(人的終極價值觀)改變,人口少一點,要改的也可以容易一點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變,我也覺得我自己變了,那麽,也許人類的心可能改變。 但把整個物種改變,這種移山倒海的改變,卻必須透過建制 (institutions) 和不幸來成就,逹爾文都讀了馬圖斯的人口論,才寫出《物種的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我認為透過物種的演化,是可以令人類進化的,這是歷史、政治、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範圍,未能三言兩語就説清,以後我這方面的思想会在網誌上逐步形成的了。

忽然想起 Garnet Crow 的一首舊歌 《夢みたあとで》(夢見之後),歌裡有這樣的歌詞:

..... 因為害怕時光流逝、人心在變而哭泣
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我不禁要問,今後的未來是怎樣的

夢見你之後,你依然是遥不可及
感覺是白費氣力
唯有這條落着花之雨的路没有改變
真想同你手牽手,在路上一起散步...........

期望不用天災人禍,就能把壞透了的人心救活,我們可以一起在落花成雨的路上前行。




【1】Malthus, Thomas Robert (1826).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