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chless.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夢中天使 字裡行間 海天空闊
Jerusha 'Judy' Abbott 在孤兒院長大,有一天,院監向她說孤兒院的一個信託人覺得她是個可造之才,願意供她完成大學,讓她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神祕的信託人唯一的要求就是要 Judy 每一個月寫一封信給他,因為他認為寫信有助她的文筆,但 Judy 不會知道那個供她讀書的人是誰,而那人亦不會回信.......
1912 年美國作家 Jean Webster 透過 Judy 的手寫了七十六封信,字裡行間,媄媄道出 Judy 學校的生活細節,喜怒哀樂。這就是《長腿叔叔》 (Daddy Long Legs) 的故事。
1910 年代還是美麗的時代 (Belle Epoque),《長腿叔叔》也是浪漫漂亮的作品。九十年代 (?) 日本有一齣卡通《長腿叔叔》(私のあしながおじさん),香港的主題曲叫《夢中天使》,這首歌多少帶有這種美麗時代既陽光亮麗的氣息,今晚找到一個爵士的版本,哪位電子鍵琴手(也是編曲人)Ku Chi,把歌曲裡每一個音符都彈跳起來,音樂真的好聽到不得了,惟女歌手的呼吸聲太重,令人覺得她有點吃力,不夠輕盈,但發音凖確清晰,不愧是名師之徒。
Hi-Tone Live House version 的《夢中天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cgQF2I0J_g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品味歷程
有一次友人看看身旁的「金毛」,然後跟我說:「
前幾天友人又給我看一個投機高手的部落,
美國名作家費滋哲羅 (F. Scott Fitzgerald) 在他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裡說過:每當你想批評別人時,
我深深明白我自己的優越幸運,但「給他大把錢都不懂使」
暴富之所以難看,是因為沒有品味。但甚麼是「品味」?要了解「品味」先了解「口味」。
品味歷程源自對人生、知識、學問長時間的浸淫,品味是時間薰陶出來的,
富人有自由,但怎樣運用這自由(即運用他們的錢財來做甚麼),就反映了個人的高低了。現下暴富的人、甚麼富二代,很多都只懂追求華衣美食、名車大屋等身外物。他們未經洗煉,沒有好的教養,對人生的關懷僅只於物質口腹之慾,他們只有口味,缺乏品味,所作所為亦所以相當難看。
十八、九世紀的英倫,是業餘者的專業的時代。很多業餘專家 (amateurs) 由於他們的地位,自小就享有令人羨慕的自由,
波寧頓勳爵 (Lord Burlington, 1694-1753) 不但是一個鑑賞家 (connoisseur)、收藏家和品味的權威 (arbiter of good taste) ,他也是一個出色的建築家。看看他設計的芝錫克小筑 (Chiswick House),小巧玲瓏,房間設計精緻而空間恰到好處,
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出身富裕,衣食無憂,他的資產可以讓他不用工作,
看一個社會的品味歷程,可以看她的建築文化,又看她出產甚麼樣的人物。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1
莫扎特的大雅之堂 伯恩斯坦《夢斷城西》
昨晚看了港樂在跑馬地舉行的 Swire Symphony under the Stars: 2011 A Space Odyssey,精彩非常,沒有煞有介事的來聽古典音樂,十分暢快。女高音 Lindsay Russell 演繹莫扎特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 的詠歎調《我的心燃燒著地獄般的仇恨》(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雖然未算完美(個人覺得韓國女高音 Sumi Jo 的輕盈 (feather-like) 最合我心,但完美的可能是 Diana Damrau 吧),但音色相當不錯,加上是現場,不是家裡的音響系統可比,歌曲令我熱血沸騰。
聽到《地獄般的仇恨》,忽然想起《魔笛》
美國作曲家、指揮家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在他的 The Joy of Music 裡面說過,百老匯的音樂劇 (Broadway musicals) 本身亦如 Singspiel 是「俗樂」,但百老匯音樂劇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它等待的就是一個莫扎特,把它帶入大雅之堂,伯恩斯坦就是這個莫扎特。
伯恩斯坦為羅倫斯 (Arthur Laurents) 的劇本《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 譜上音樂,1957 在百老匯首演,其編曲、舞蹈、場景等,令該劇的演出如山洪暴發,轟動一時。
小時候母親帶我到戲院看《夢斷城西》(1961 年的電影,八十年代曾在戲院重播),印象已經模糊,現在可以在 youtube 上重溫。
改編自 Romeo and Juliet 的「樓台會」(the balcony scene) 的一幕及耳熟能詳細的 Tonight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_QffCZs-bg
Tuesday, November 8, 2011
萬獸之王
正在寫《品味歷程》之時,忽然想寫點題外話,紀錄如下。
記起多年前有個節目訪問兩個本地「噏耷」歌手(「噏耷」音 up dub,意思可作潦倒、殘舊、不光鮮等),主持人開場白大讚二人(大意如下):「你們兩人有好多共通點,譬如大家都是很努力的人......」
我想如果勤力就搞掂,那萬獸之王就應該系耕田的牛,而非整天躺在大草原上打柯欠乘凉,從來不需獵食的雄獅。
《品味歷程》下回發表。
記起多年前有個節目訪問兩個本地「噏耷」歌手(「噏耷」音 up dub,意思可作潦倒、殘舊、不光鮮等),主持人開場白大讚二人(大意如下):「你們兩人有好多共通點,譬如大家都是很努力的人......」
我想如果勤力就搞掂,那萬獸之王就應該系耕田的牛,而非整天躺在大草原上打柯欠乘凉,從來不需獵食的雄獅。
《品味歷程》下回發表。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1
一夜風流
德國大哲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透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Thus Spoke Zarathustra) 裡的瘋子大喊:「我早來了!」的確十九世紀的人還沒有能接受尼采哲學的心智。但尼采總算只是早來了,當時的人未能接受的,我們已欣然接受,尼采泉下有知,都應感欣慰。我的問題比尼采更大,因為我來錯了。我來錯了這裡,在野人之間,但我仍須生存,我可以做甚麼?
夜闌人靜,可以一邊讀 Intelligent Life 雜誌(The Economist 的文化、生活「小妹妹」)一邊聽 Monocle 24,Monocle 雜誌的新電台。
今期的 Intelligent Life 有一篇文章,討論的是一個「大問題 」- 歷史上那個時代、那個地方是你認為最理想生活的地方?亦解答了我來錯了的疑難。
那個時代、那個地方最理想,英國大史家傑本 (Edward Gibbon) 認為羅馬帝國的五賢君時代。公元二世紀的羅馬,人生活得最豐盛,快樂。那文章的作者也是歷史學家的迪朗 (Patrick Dillion) 說傑本是一個聰明的白種男性,他可以在等級重重的社會之間遊走自如 (he could walk from one hierarchical society to another without a tremor) 。但如果你是女性,或者你怕痛,做手術要麻醉藥,五賢君時代是否最好,值得三思。如果你真的參加時光旅行,你不是坐商務、頭等客位,預設有無限的健康,可以隨時轉換性別,恐怕你未必想回去看看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雅典辯論,也不願返回羅馬帝國生活。
我想我就是來錯了,不妨就當自己是個時光旅行者,如看千多年前野蠻人踐踏羅馬搬,冷眼看現代的蠻族怎樣「人間失格」(我引用太宰治的作品,「人間失格」意思即失去當人的資格)。這裡還有 Intelligent Life,又有 Monocle,再看看書櫃,還有很多書本未有讀完,夠我一夜風流,不用理會來錯與否。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