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0, 2014

紙上的風雷


讀尼采,一個專業的哲學學者,可以仔細地去讀,然後一字一句去解讀。我作為一個崇敬者,用一種近乎宗教的虔敬去讀。尼采早期對宗教作出的批評,是展示了人類為何有宗教,人類由如何理解宗教範疇裡的東西,而這種態度或者方法,慢慢有變。尼采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他的父親是路德會牧師,家人也是虔誠的教徒。

他没有甚麽正式時候離棄基督教,只是對宗教的批評隨着年紀越長而越加猛烈。尼采本認為,宗教是人類演化過程的産物,總有一日會消失的,但事實上,並不如此。而且他後期發覺,他那個時代的新思維、新意念,例如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政治上得解放,並不如那些倡導者想如是這般是完全革新的,而是來自基督教的理想,是基督教理型的另一種呈現,這令尼采懷疑,他的主張也脱不了基督教的基因。

一八八九年,尼采陷入瘋狂,餘下十年在精神病院渡過,他最後的作品,預示他人生進入另一個境界,一個完全非理性的境界 —— 他本來就鄙視理性—— 他最後的兩部作品《偶像的黄昏》 (Twilight of the Idols) 和《反基督》 (The Anti-Christ),也是對對基督教最無情的攻擊,讀起來如置身如疾風怒濤之中,字裡行間,目睹紙上的風雷。

「一種寄生蟲的人類, 在健康的人身上繁衍,他們就是牧師。他們濫用上帝之名。他們把自己决定的社會價值,稱為『上帝的王國』。他們把達成這種價值的手段,稱為『上帝的旨意』。 他們冷血犬儒,審度國家,時代,個人,是否順從牧師的統治。觀察他們行事: 在猶太人的牧師手上,以色列的大時代,變成一個腐爛的時代。」

「基督教這個字,本身經已是一個絕大的誤解 —— 事實上,古往今來,只有一個基督徒,但他已經在十字架上死了,從此福音成為噩耗 ... 從基督中得到救贖,荒謬絕倫。只有如基督般生活,如像他死在十架之上,這樣才是基督徒 ..... 就是現在,活得像基督一樣的仍然可以,不是信仰,而是生活(行事)  .....真正、原始的基督教是無論甚麽時代都是可能的 ......」

如霸者的言辭,需要霸者的音樂去襯托。李察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


4 comments:

  1. You're quite right. An anti-Christ can't survive without Christ, just as nothingness will become meaningless outside of the context of being.

    ReplyDelete
    Replies
    1. Very much the same - when we talk about good, there must be bad; when we think of beauty, there must be ugliness. We had known this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s we said of yin-yang.

      Delete
  2. Laotzu saw that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