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武士精神在墨子思想式微後,已經蕩然無全,留下來的「外儒内法」,中國人變成犬儒、小農。香港土人、金毛多,但他們很少讀過彭樂芙的《菊與刀》(Ruth Benedict (1989).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也不曾看過黑澤明的《七俠四義》(七人の侍),很難領略武士精神(好萊塢的最後武士,屬於娛樂片,不能從電影中體現武士的精神)。
惟金毛實在有福,馬榮成在《天下畫集》中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描述,讓他們明白甚麼是武士精神。破軍(中原第一劍無名的師兄)與皇影(東瀛第一刀客)同坐船上。破軍道:「你就是皇影,聽說你曾敗於無名之下。」皇影卻道:「你就是破軍?聽說你曾勝無名。」一頓之後,又繼續道:「但勝之不武,你的臭名早已傳遍東瀛,所有武士
嗤之以鼻!」破軍曾使毒戰勝無名,在武者來說,技不如人,敗理所當然,勝之不武,不可接受。
陶傑說得對,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對手是旗鼓相當的美國 - 零式戰機對Mustang、大和對新澤西。另一邊廂的中國連打的資格都沒有,遑論勝利。對日本的武者來說,敗在美國手上,欣然接受,沒有哼半句甚麼不公平,甚至擁抱失敗(embracing defeat)。美國派三佰架戰鬥機來迎戰大和號!美國人亦有覺悟,準備在九州登陸,打一場慘烈的地面戰,才能令日本投降!而只有日本才配美國用原子彈!這就是旗鼓相當。
日本製鋼所(Japan Steel Works)位於北海道的室蘭,跟 JFE、新日本製鐵、住友等巨無霸來說,好像乏善足陳。
為甚麼說日本製鋼所?因為那一家中小型製鋼所有著武士的傳統,他們還在鑄武士刀!就是那中精益就精的精神,令日本製鋼所能人所不能。
日本的福島核電厰事故,不能不說日本製鋼所。因為無論誰建核電廠,管你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日本自己,其反應爐都要一個鋼製的外殻,他們就要到日本製鋼所。只有那一家小小的製鋼所,才可以把一塊600頓的鋼鐵打造成那種用於核反應爐的外殻,每個要一億五千萬美元。現在也許還有幾家製造商(例如南韓的Posco)有能力造那種外殻,但日本製鋼所仍佔穩高端的打造技術,80%的反應爐外殻是其的製品。
如他們造的武士刀一樣,日本製鋼所的鋼鐵像是武士精神的延續。核子爐的容器,如武士身邊的佩刀,生死雙搏的時候,才能顯示為甚麼要最好的,為甚麼最好的才是最好。
習慣了在二三流國家生活的土人,只會說 Samsung 取代了 Sony、Panasonic(最近也讀過一篇這樣有關日本的文章)卻不知 Samsung 也需要日本提供高階的電子配件才能生產。日本海嘯,福特、GM 都要減產,因為零件是日本製造的.......
土人當然未有聽過,除了相機外,Nikon 製造近全球近半的步進式曝光機(Stepper),更不知到 YKK 供應世上一半的拉鍊。在物料科學的範疇,更是日本的天下,信越(Shin-Etsu)製造 50% 用於半導體、LCD 的 photomask substrate,其餘的製造商 - Covalent,日本板硝子 (NSG),朝日玻璃(Asahi Glass)及東曹(Tosoh),都是日本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