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9, 2016
義務論的善
古典倫理學講德行,有德行的人就是 a good man ,着眼點在於人 the actor。當代倫理則重行為的對錯,着眼點在於結果 the consequence。
Virtue ethics (德性倫理) 和 consequentialism (結果論) 之間,出現了一位大哲,他的名字 Immanuel Kant。康德不講 the actor,也不講 the consequence,而著重 the act,行為本身。
康德是其中一個少數哲學家,作品蓋涵形而上學、倫理及美學。
在康德云云厚厚的著作中,有一本比較淺的,名為 The Grounding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康德認為,只有 good will,善的意願,才是純粹的,毫無例外的善。你健康、聰明、漂亮、富有,本身都没有保証你是好人,只有善的意願,才是純粹的善。
一件事件的道德價值,在於三個原則:(一)它必須來自義務 ;(二)來自義務的行為,之所以有道德價值,並非在於它的目的,而是在於你之所以如此行動所遵照的基礎原則 (maxim);(三)義務乃行為基於法律的必然性。
康德的意思(大概)是,無論與生俱來的品格如聰明、健康,還是後天給你的權力、財富、榮譽本身没有必然的道德價值,因為一個「有機智、勇氣、健康和富有」的賊,是一個很出色的賊,但這些能力品格不會賦予偷竊道德價值。
他認為,説謊、偷竊固然不是美德,而因為個人的利益,比如「不超速駕駛是因為怕被『抄牌』」,「帮人是因為可獲得讚譽」等,或者是因為個人的性情如是,「一個愛惜生命的人不去自殺」,「有同情心的時候善待他人」等,都没有道德價值。
惟獨是你厭惡生命時仍不求一死,對一個憎恨的人仍待之以仁,這樣,道德的價值才彰顯出來。因為求生、行仁是義務,你遵守義務而行,就有道德價值。
而决定道德價值的是一個理性的人自我立法的,譬如,所有理性的人都不會認為人可以不遵守承諾、人應該結束生命、人要虐待他人,因為人人不遵守承諾、人人去自殺、人互相虐待,社會本身的秩序就會崩毁。所以 lying promise、committing suicide、torturing others 不可能成為「行動所遵照的基礎原則」—— maxim,相反,keeping promises、preserving lives、being kind to others 則可以。
好了,是時候返回 Aristotle ..........
Saturday, May 14, 2016
何謂善?
古典倫理學講德行,有德行的人就是 a good man。
Aristotle 經過長長的演繹,推論出人的最高目的就是幸福。
幸福 (eudaimonia) 意思為 the condition in which the spirit is well,靈性良好的狀態。所以幸福是屬於靈魂的東西。
人是理性的動物,不只有吃和睡,人追求幸福,就要靈魂(理性的載體)努力以理性隨德行 (virtues) 而生活。
當代道德哲學,不講這些,而著重行為的對錯。
美國哲學家 Judith Jarvis Thomson 著名的 the trolley problem ,要你思考判斷道德行為的對與錯。
*有一輛火車正撞向五個人,你身邊有一個杆,把杆推前令火車改變軌道撞向一個肥仔,你會為救五個人而犠牲一個人嗎?救五個人殺死一個人是正確的行為嗎?*
Judy Thomson 的問題 —— 在一個情况下,我們應怎樣做?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 ——「我做的,是為了帶來了最好的結果」?但甚麽是最好的結果?單訴諸功利就可以了嗎?
我靈魂裡善的妙思,唤作湯文珊。她手上的 Goodness and Advice, Thomson 在普林斯頓大學的 Tanner Lectures。與時並進,必須了解現代思潮,惟我很肯定,她仍然喜歡古典倫理,講人的品格。
Saturday, May 7, 2016
最高的目的
每一個追求,都為了一個目的,而一些目的也因為了更高的目的,更高的目的,比其下面的目的為重要。而一些因為更高目的的目的,又不及因為自身為目的的目的。
阿媽要你讀多點書。
為什麼?因為可以進入好的大學。
讀好的大學又點?畢業可以找份好工作。
好工為了乜嘢?好工作可搵多啲錢。
有了錢可以買到樓。
有樓就可以娶女友為妻。
有妻子就可以生兒育女。
有仔有女,看到自己一家人,就覺得好幸福。
咁幸福又怎樣呢?
你開始疑惑了,幸福咪幸福囉,還可以點呢?
善的妙思,今晚加上她手上的 Oxford Clarendon 希臘原文版『尼歌馬可倫理學』(不過封面標題為拉丁文)。
Friday, May 6, 2016
Virtue
那,一個好的鋼琴家,她的 virtue 就是在琴藝上達到最好。
倘若她,作為一個人,又怎樣呢?怎樣才是一個「好的人」?人怎樣能做一個好的人?
Nicomachean Ethics 要探討的就是善的問題,人追求甚麽?如何達成美善?
今日把我善的理形,加上幾筆色彩,為探問人終極追求踏上旅程。
Thursday, May 5, 2016
善的妙思
πᾶσα τέχνη καὶ πᾶσα μέθοδος, ὁμοίως δὲ πρᾶξίς τε καὶ προαίρεσις, ἀγαθοῦ τινὸς ἐφίεσθαι δοκεῖ: διὸ καλῶς ἀπεφήναντο τἀγαθόν, οὗ πάντ᾽ ἐφίεται
人的目的,就是幸福 (eudaemonia),要幸福,得隨德行而生活,為之美善。
善的妙思應該怎麽模樣呢?
偶然看『古書堂の事件手帖』的中文短實驗電影版本,篠川栞子變了中國女生古喬,就用這個形象吧,快快把腦海中那形象勾了出來,加上一個 symbol。
人的目的,就是幸福 (eudaemonia),要幸福,得隨德行而生活,為之美善。
善的妙思應該怎麽模樣呢?
偶然看『古書堂の事件手帖』的中文短實驗電影版本,篠川栞子變了中國女生古喬,就用這個形象吧,快快把腦海中那形象勾了出來,加上一個 symbol。
Wednesday, May 4, 2016
I have a date with Beauty
有個老友邀請我去附近酒店當代藝術的 preview。我婉拒了,我説:「不去了,太遠了。」
他狐疑着,一個地鐵站有多遠?他可能在想。
我道:「不是這裡與那裡的距離,而是當代藝術跟我的距離。」
老友不明白。
我解釋:「Art 本來是一切技藝,後來美術從技藝中分拆了出來,自成一國,因為有美,才有藝術。近代把美抛諸門外,藝術徒具形式。到了當代,連形式都被抛棄了。從没有了美開始,藝術於我已經遥不可及。現在連形式都没有了,我無從欣賞。」
他没有反駁,但還想説甚麽似的。
不過,我馬上又道:「如果你給我貼士,那幾幅畫有升值潛力,我就有興趣了。」
老友精神一振:「這個不難。我們一起去看看。」
我笑道:「你拿主意,幫我買一兩幅就可以了。」
他問我:「你不去看一看實物?」
我道:「没有必要了,那些東西,對你有快感,但於我没有快感。我對那些畫的快感來自它會升值。」 —— 我想,我的意思是 they are only agreeable to me because their monetary value appreciates。
康德的 agreeable 是 angenehm,可以翻譯成 pleasurable、enjoyable、pleasing 等等,但都不是 beautiful。
我拍一拍他肩膀,笑道:「有利益,没有快感,非普遍性的東西,我喜歡,旁人無可置喙。我喜歡,你有權不喜歡。但我要走了。」
他問我:「要去邊?」
我回答道:「我約左美 —— I have a date with Beauty。」
我步出門口的時候,她已經在等待,還是一貫冷漠的模樣。
Monday, May 2, 2016
康德的純粹之美
美味的食物,吃了覺得快樂,是為「有利益」,皆因你吃到才覺得快樂。但看到美麗的晨光,美景令人愉悦沉醉,不是我佔有了那早晨的景色,我觀看也没有奪去早晨甚麽,我和那熹微晨光之美,没有利益可言。
美,也没有概念,我看見這樣的景色為美,那個女生很美,這幅 Turner 很美。美不是事物的特性,例如重量,顏色,大小,無法知道箇中有没有各式各樣美的條件在事物之中,因為這樣這樣,就是美了。不,我覺得美,就是美,我看見的就是於我之前事物的形式。
美,能知,但不能方物。
惟美又是必然,而且上窮碧落下黄泉都恒常不變。人有共有的感知 (common sense),美的事物,應該如是覺得它美。但那不是每一個人看見這早晨的景色,也會有同感覺得美啊?對,這是因為其他原因,例如看一件事物有了利益 —— 那幅畫不值錢,那女人很高傲等,令得美而不美。所以,判斷美,是主觀認知其美感,而不是從客觀的概念去定性美還是不美,所以康德不認同畢達歌拉斯音律的和諧為美、黄金比例為美。
美,看似有目的,其實不然,她其實没有目的可言,為甚麽?因為美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不需要根據符合任何目的而成就自己。其看似有目的 (purposiveness,德文 Zweckmässigkeit) 就是顯現於我之前的形式而已。
美的判斷,到了康德,我認為已經到了高峰。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