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13

與 The Piano Guys 相遇

走進香港唱片的古典房,本想找 The Copenhagen Ring Cycle 的 DVD,忽然掛在牆上的 Harbeth 揚聲器播出悦耳得不能抗拒的大提琴和鋼琴音樂,幽怨嗎?喜樂嗎?激情嗎?説不出來啊!節奏緊凑得連呼吸都得静止下來,Harbeth 的音色是多麽要人迷醉,絲綢般的柔軟,寶石般的晶瑩,我登時瞄向 Now Playing 架上的CD,發現了一張 The Piano Guys 的專輯。新的编曲把時代的氣息注滿了那首古典名作,新舊的音楷競艷、融和、此起彼落,音樂在節拍中如蘭花綻放,聽完了一首樂曲,我放下了 Ring Cycle,默然離開了房間,實無法忘記那琴聲。明天再到唱片店一次,把那隻 CD 帶回家去。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前拉斐爾重現的自然



前拉斐爾画家 (the Pre-Raphaelites),既浪漫且自然,有復古也有創新。那批畫家被稱為「前拉斐爾派」,是因為他們都否定文藝復興的藝術而重返拉斐爾之前的畫風,在他們筆下,自然被重現在藝術的生命中。

雖然在歐洲期間看過前拉斐爾畫派的一些作品,但已經是久遠之事,印象模糊,只有一兩幅特别深刻,唯對畫家是誰都不甚了解。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倫敦 Tate Gallery 的藏品,浸在水裡死去的《奥菲麗雅》 (Ophelia)。描寫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裡,墮溪溺斃的一名貴族少女,John Everett Millais  繪畫奥菲麗雅的屍體躺在小溪中,四周草木青葱,少女仍穿上華衣美服,手握花束,雙手有若殉道聖人般攤開,茫然的眼神,死亡的醜陋無損奥菲麗雅美麗的姿容。 Millais 把自然景色,那水邊的倒影,溪邊的小花,水上的青苔,光彩地忠實重現,唯有水中浮着奥菲麗雅,刻意而細心放進畫裡的一花一木,那些楊柳、蕁麻和雛菊,提醒欣賞畫作的人,那是浪漫年代畫家用伴着逝者的花,
把失去的愛、莫名的悲痛和天真爛漫構成一霎的哀愁,留在畫布上。看着畫中人和周圍的景色,不但彷彿花香撲鼻,更嗅到一點草腥之味,而且真有點冷意。

今晚拿着 Tate Gallery 的 Companion,只有一個字,unputdownable。


Sunday, January 27, 2013

人生的奮進

一個認識他只有年多的年輕朋友,為人積極,心地好,有一份赤字之心,更有一點天真。那時候剛剛結婚不久的他,家境不佳,還要跟太太移民澳門,放棄了香港的事業。我跟他相遇是一種福緣,那位朋友和我説話投契,我從他身上不但重拾了年輕人的純真活力,也讓我看到以前從未看過的人生的新色彩。

移民到澳門,要經歷重重官僚,還未取得身份証無法工作,他很想在投資上多一點知識,短期也好長期也好帮補家計,我樂意盡我所知,傾囊相授(除了我外,還有一位隐世高人教導他市場的走勢,我也為此得益不少。那位高人也説,如果不是你那麽用心學,我不會講那麽多!),他每天都學,每天都問,每天都嘗試,由甚麽都不懂,到現在甚麽期指、期權、 牛熊証、技術指標如數家珍,那份毅力和努力,令人驚訝。

此外,我也分享和太太生活的經驗(這方面我所知有限),因為他樂觀天真的性格,有時候不懂「温柔」,對女孩子不够關切,夫妻關係難免有綳緊的時候。我對他説:給妻子關懷、安全感,不能一切心照不宣,要做出來。不要給妻子壓力,壓力自己承担,這是男人的責任。有的時候請太太去旅行,買一點小禮物給她。她下班回來,你已經煮好了晚餐。她回到家裡要忘掉外面的苦惱煩憂。這些都是一種愛的訊息,知道有家的温暖,令她出外工作無所顧慮。

經過一年的磨練,最近他漸入佳境,想着不久將來要買一部小車子代步,他跟我説:「我跟人生的夢想,從未有如此接近過。」那一刻我的心裡感覺到一股暖意,他「咬緊牙根」走了一小段人生路,增强了我的信心,人生不用爾虞我詐,只用奮進和努力和愛心。

我就拿譚詠麟一曲《天降財神》和他互勉。

財神不會給你很多錢,但會教你「 遇事無懼怕,不必計升沉,莫負愛心,幸運會將你等.....」


Friday, January 25, 2013

來一點歌德式摇擺渡過深夜


Gothic Rock 很迷人,皆因他們的音樂在黑白中幻化出絕艷的光華。

瑞士歌德式的摇擺樂隊 Lacrimosa,瑰麗的弦樂,溝入了電子的晶瑩冷冽,黑暗中如水彩般化出來的艷麗華彩,是一種不容易明瞭的摇滾迷題。低沉得近乎哭泣呼叫般的怨調,永遠以黑白重叠的背景映襯着豐富複雜的幻音。

看着唱片封套,華麗的劇院舞台,一個小丑獨個兒演奏小提琴,彷彿彈奏出一種莫名的孤寂,跟台下聽衆的繽紛看似無形的冲突,是一幅凄美、令人迷醉的圖畫,那卻是要人從心底内寒出來的美。

欣賞一下 Lacrimosa 的 Ich bin der brennende Komet (我是燃燒的彗星),我很喜愛的一首歌,在深夜細意傾聽,也許可以感受箇中的魅幻。

(順帶一提,Lacrimosa,就是拉丁文的「飮。)


Sunday, January 20, 2013

唐頓莊園


唐頓莊園 (Downton Abbey),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貴族和下人的故事,這套劇集風魔了很多地方,有的地方比如中國大陸跟《唐頓莊園》的氛圍毫無共鳴,但收視極高,箇中原因,評論家各自表述。陶傑、占飛(林沛理)甚至 Financial Times 都寫過關於《唐頓莊園》的文章。

我是《唐頓莊園》的擁躉,剛剛買了第三季的 DVD,正在追看。我不知道人家為甚麽喜歡這套劇集,但我喜歡它,不止是它描寫美好年華的逝去,新自由時代的來臨,人身處其中的美醜善惡,貴族與平民的冲突和相知,還有劇集對貴族本質的描畫,更甚者平民對貴族氣質的肯定和尊重。

「貴族」不是現代人見到的有錢人暴發户,後者「暴富難睇」(暴富的人的言行舉止是難看的),不少是透過巧取豪奪獲得財富,大多都没有讀過聖賢之書。英國的貴族,其本質是「貴」,不是有錢(有錢跟富有尚有所不及,單單有錢是很低級的)。「貴」是 noble,貴族是一個 nobleman,形容一個人 noble,是指他品格高尚而不是他有錢。貴族有特權和財富,並可以當法官,是因為有土地特權的人不愁衣食,不會被人賄賂,他們學富五車,人之中最能公正地判斷是非黑白。

《唐頓莊園》那位管家 (butler) 卡森先生 (Mr. Carson)(管家是一個管理人 (manager),其工作是一項專業,現代英國和瑞士仍有管家學校)對男僕人 (footman)的要求極高。一個初级的男僕 (second footman) 的衣服稍微脱了綫,就給卡森先生駡過狗血淋頭,卡森説:「一個僕人的衣著必須整齊,因為僕人的衣著反映了主人家的尊嚴!」卡森先生不願意服侍主人公 Lord Grantham 大女兒準備下嫁的新貴報業大亨,就是因為那位新發財的品格不好,而自己的主人 Grantham 是一個正直的人。人依從的是品格不是財富。

Lord Grantham 的貼身侍從 (valet) 拜慈先生 (Mr. Bates),在僕人間是「神一般」的人物,為甚麽?他不但是 Lord Grantham 以前的戰友,跟 Grantham 一樣,是一個剛直而有教養而且情操高尚的人。

這些人物随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麗的年代 (Belle Epoque) 的過去「俱往矣」。現代唯利是圖的時代,一切都以利為先,那貴族的氣質,貴氣藏在心靈之中,巨宅莊園裡的人情世故,也許令很多人懷念 -- 起碼令我懷念,所以也令《唐頓莊園》大受歡迎。

《唐頓莊園》悲歡離合,看得津津有味。海頓的第四十三號交响曲 Mercury,曲如其名,亮麗、壯闊、隆重、優雅,海頓中期『疾風怒濤』(Strum und Drang) 時代的交响樂作品,曲式明快,是一個歌樂昇平的時代,用來表達人性裡的貴氣最適合不過,就用其第一樂章奏鳴曲般的快版作結吧。


Friday, January 18, 2013

孤獨的美食家


星期五 (1月11日,這篇日記寫了很久,就老是没有放上來),到深水埗,再去土瓜灣辦點事,拿着公文包,在深水埗的小街道上步行,享受着中午和暖的陽光,道路兩邊是舊舊的大楼,街道不算寛闊,但逛逛舊區,是很寫意的事,除了黄金商場周邊比較喧閙之外,這裡都是相當悠閒的,突然,有點像日本劇集《孤獨的美食家》的一幕 .....

「腹が減った」-- 肚子餓了。

原來已經是午飯時間。想找東西吃,心裡想,去上次的那家茶餐廰吧,呀,不好,那理的食物好「詭異」,食物是没有味道的。那次吃咖喱鷄排,我想如果閉上眼睛,是吃不到那是咖喱和鷄肉來的,那家店子不好,不要去了。不如吃豬肝麵,但又想吃點米飯,所以連帶劉森記的蝦子撈麵也被否决了。

那怎麽辦,肚子真的餓了。走過另一家茶餐廰,啊,有揚州炒飯午餐,炒飯很難做得難食的,就這裡吧。簡單的炒飯,叉燒、火腿,加點葱花和鹽,只要是米飯够硬身,鑊氣够猛就可以了。還有湯和飮品,錯不了。

深水埗跟中環完全不同,中環的午市是「賣家市場」,餐廰都不愁生意,每家店子都要排隊等位子,食物質素如何不用多説。深水埗有很多小店,人不算多,可以随心所欲選擇想吃的東西。炒飯午餐果然没有選擇錯誤,那是一碟很有份量的午餐,但我還是把它「清理」了,又大口大口地喝完了一杯凍奶茶。果然不被打擾吃個痛快,人變得完全自由,食也是都市人最大的慰籍。雖然是吃多了,但吃得很满足。

中午的深水埗給陽光映照得份外明亮光潔,行人也多,很有活力,吃飽走到大埔道找巴士繼續行程,經過嘉頓大厦,小時候常常經過那裡,那家低調的餐廰仍在營業啊。那一邊離開了電腦商場,很是寧静,地方也整潔。幸運的很,不久就有巴士了,由深水埗到土瓜灣,展開另一段行程了 ........

是《孤獨的美食家》嗎?我不介意孤獨甚至喜歡孤獨但此刻我卻不孤獨,上了巴士,掛上耳機,唯有這樣享受一下片刻的孤獨吧。


Wednesday, January 9, 2013

咖啡時光、海莉蓓蕾

約了友人到旺角的 Knockbox 飮咖啡。旺角是一個很有生命的地方,生機盎然的地方總是俗臭無狀,水清無魚,太潔凈,孕育不了生命。旺角融匯各式各樣的個性,你可以到這裡找尋酒色財氣,也可以像以往油麻地的榕樹頭,聽聽街頭藝人唱歌。我喜歡那裡的唱片店,音响店,現在多了一家位於白布街的咖啡店。

那位朋友跟我成為朋友,是因為大家都是「周身瘾」,每個星期,就有一晚出來聚聚,每一次都有一個特定的命題,到音响店試器材發燒一下,看看古董手錶,到廣華街的氣槍舖逛逛。近來他迷上了咖啡,所以定必要坐下來喝一杯咖啡。

在中環上班,他常常去 Rabbit Hole,這家小店冲調咖啡水準極高,但兔穴下午七時關門,無法满足我們這些把咖啡當安眠药的咖啡「夜鬼」,晚上想喝手冲的咖啡,唯有去旺角的 Knockbox。之前我們走到唱片店,想找 Les Miserables 的電影原聲 CD,無意給我發現了 Hayley Westenra 原來出了第二張日本歌的 cover 專輯,忍了手没有買,到咖啡店時已經有點後悔,喝着有點巧克力甜味的水洗 El Salvador,聽住那位年輕的冲調師的細心解釋,心裡不斷想着究竟 Hayley 唱的『蕾』是何等美麗呢。

回家上 youtube 一聽,Hayley 把原曲唱得如從天上而來,真的應該把 CD 買下來啊。


Tuesday, January 8, 2013

長橋一曲

乘車經過屯門公路,遥望青馬大橋,耳筒忽然傳來很久未有再聽的一首舊廣告歌,一九八七年夏韶聲主唱的航空公司廣告歌,Danny Summer 雄渾的歌聲,廣告裡的磷光碧海,那座千里之外的地標大橋,二十五年前的景色,仍歷歷在目。

一分鐘的短歌恰巧就在看着午後驕陽映照下的青馬大橋之際播出來,香港的一片霧氣朦朧,反給那一刻增添無可言喻的驚艷。歌詞裡數十字盼望未來,努力人生,享受當下,「兒時夢印腦海裡,似瑣碎片段,現已得償願,種種依稀今天清晰記起 ......」 曲詞作者要表達的眼光志氣是多麽闊大。二十五年後,我們的大橋比廣告中的一條已毫不遜色了。


Sunday, January 6, 2013

這就是京都

雨過天晴,已經日薄西山,小路上又是一番景緻。

原來已經很久没有踏足我心靈的故鄕了。今次是第一次在冬天到京都,跟秋天時候差不多,一樣的藍天白雲,一樣幽香的空氣,鴨川依舊流水清清,女孩子都是漂亮而温柔,南襌寺仍有幾棵樹掛着暗紅的葉子,除夕的河原町三条人頭擁擁,每個人帶着笑臉迎接新年。

下了一場雨,祇園藝妓的花見之路頓時一片茫茫。藝妓的化粧品店裡一貫擠擁,在日文細語中,傳來温柔的國語,啊,是台湾的旅客,説話是多麽的好聽,十分配合古都的氛圍,京都没有了那亞洲强國的物種大摇大擺,更形美麗。

呼吸一下冰冷的空氣,纒擾了我整個十二月的鼻敏感馬上奇迹地消失了。住在東山上的老酒店,驚覺原來上次入住已經是二〇〇二年了,皆因二〇〇二年後酒店已給 Westin 管理,重新裝修,酒店仍舊雍容,也保留一點點舊時的痕迹,西洋館後山上的「佳水園」,淡然的美,超脱紅塵。

經過御池通,望見柊家、俵屋旅館一巷相隔,柊家門前一人在打掃,神的旅館,内裡究竟是怎樣的呢?「來者如歸」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原來自己還未下榻過柊家和俵屋,跟同行的太太説,下一次來京都必定要在那裡住宿一宵。

一日穿過大街小巷,盡覧小神社小寺院,走過哲學之道,半路突然下雨,走進咖啡店内,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暖暖身子,也得待雨勢稍緩才繼續行程,一刻雨過天晴,已經日薄西山,小路上又是一番景致。

臨走的一天,京都飄下一點雪花,為我心的故鄕之旅畫上最沉美的一筆,要離開了,心情有點激動,但見京都人努力把那千年古都打理得一塵不染,京都依舊美麗,我頓時釋然,一次旅程的終結是下一次旅程的展開,期待再次看到古都的美。

坐上遥遠號(はるか)踏上歸途,三人樂隊 いきものがかり(生物係)一曲『風正在吹』(風が吹いている),訴説我的心情,「風正在吹,我們在這裡生活着,在晴朗的天空下,是誰在叫喊:這裡有明天,這裡有希望......」

這就是京都。